40年光荣与梦想 走进100个基层院|安徽合肥蜀山区:从一台打字机到“智慧蜀检”
时间:2018-06-15  作者:吴贻伙 单鸽 黄河  来源:检察日报
【字体:  

从一台打字机到“智慧蜀检”

——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

图为1994年4月,西市区(现蜀山区)检察院设立蜀山检察室,时任该院检察长贾成际(右一,已退休)主持成立会议。

院情小贴士

●恢复重建时间:1979年3月

●现任检察长:万山(第6任)

●干警人数:在编干警46人,其中研究生学历34人

●最高荣誉: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

本报讯(记者吴贻伙 见习记者单鸽 黄河)“一间房,两张桌子,三个人,我们是白手起家啊……”今年88岁的袁永德老人向记者讲起了一台打字机的往事。

建院初期,一穷二白,打字机在当时算是“奢侈品”。检察院没有自己的打字机,文书资料都要到区政府的文印室打印。花时间排队不说,案件内容也不能保密,还可能影响诉讼时效。

“看到大家因打印苦恼,影响办公效率,我心里着急啊。但是检察院没有独立的财权,区里也不可能单独为我们配备一台打字机,要知道,其他机关也眼巴巴地等着配置呢。”回忆起当时的窘境,袁老的心里依然不是滋味。

“恰好,省检察院领导到我们院视察,我就趁机大吐苦水。你猜怎么着?省院领导当场拍板给了800元购买一台打字机。”袁老拍着大腿高兴地和记者说,“有了自己的打字机,大家的办公效率都不一样了!”

袁永德是1979年3月恢复重建后的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(前身为西市区检察院)第一任检察长。

就是经过一任又一任检察长的接续努力,现如今的蜀山区检察院,已经进入了智能化办公办案的时代。2015年以来,该院以司法改革试点为契机,探索人工智能在司法办案中的应用,全面推进“远程提审、智能语音、检务语音输入法、智能会议”四大系统的应用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智慧蜀检”。

瞿临祉是蜀山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,今年54岁,屈指算来,他在这里已工作了33个年头。在他的印象中,该院经历了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三次变革,尤其以近10年的变化最为显著。

2007年,瞿临祉代表安徽省参加首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竞赛。“当时组委会要求,使用电脑制作文档并展示,可以加10分,但之前我从来没有用电脑办过公。”

为拿到这10分,比赛前10天他突击学习,由于普通话不标准,用拼音打字常出错,他就在手边放一本新华字典,有不确定的发音,就打开字典查询。在运用中学习,在学习中运用,瞿临祉从当初不会用电脑办公的“小白”,到现在已成为熟练运用智能语音系统处理案件的能手。记者采访时,他刚刚结束案件的智能语音录入,正在做简单的校对调整。

瞿临祉还将智能示证系统运用到了审查逮捕诉讼化办案之中。“智能示证系统证据展示非常直观,方便检察官分析案情,作出准确判断,能够有效规范审查过程,保证公正透明。”蜀山区政协委员毛学农评价说。

用思变的态度拥抱科技,将科技运用到办案实际,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办案效率。

公诉科副科长李卫华对“智慧蜀检”的成效最有体会。案件繁简分流后,2017年,她与检察官助理组成的“轻案快办”简易组,一年就办理了426起案件,且件件质量都很高。

在李卫华的办案系统里记者看到,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案件办理的情况,工作日期间最多一天要受理8起案件,而这些案件办结最快的只需要两天。

智能语音系统和远程提审系统是李卫华高效办案的法宝。拿起办公桌上的话筒,说出内容,文字就能跳出并录入,辅助的智能纠错系统还能及时发现错误之处。这可比她逐个敲字节省时间多了。“借助远程提审系统,现在一天能提审好几名嫌疑人,原来花费在路上的时间,现在可以用来制作卷宗,大大提升了结案率。”李卫华说。

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蜀山区检察院邀请老检察长回院看看。“现代化的智慧检务装备随处可见,检察官不用亲自去看守所,通过远程提审就能搞定,真厉害!”袁永德很是感慨。

从一台打字机跨越到“智慧蜀检”,正是社会跨越发展在检察工作中的一个印记。

[责任编辑: 佟海晴]
检察日报数字报 | 正义网 |
Copyrights©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.